2009年3月3日星期二

广谱抗肿瘤















● 本站网址: http://www.zhongliuxinyao.com









安康欣胶囊




咨询电话:010- 51295178,51285179 ;病历传真:010- 51295179   留言咨询
销售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中国中医科学院北门东侧-中研药店(购药指南



安康欣胶囊使用说明书

主要成份:黄芪、人参、丹参、补骨脂、鸡血藤、半枝莲、淫羊藿等中草药组成。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扶正固本。主要用于肺癌脑转移、肺癌肝转移,头颈部肿瘤、妇科肿瘤、恶性淋巴、泌尿系统肿瘤的治疗。

用法用量:每日三次,每次5粒,饭后温开水送服。

规格:0.5g*45s/瓶,10瓶/疗程

禁 忌:孕妇慎用或遵医嘱服用。

独特的抗癌作用机理

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我们发现肿瘤总是与人体的三大病患(正虚邪实、气滞血瘀、毒热内结)有关,安康欣胶囊专门针对这三大致癌因素,对抗、中断癌症和肿瘤的病理形成,发挥其突出的癌症疗效。

四大功效,强势出击

安康胶囊的主要抗癌作用可概括为:“扶正、祛邪、增效、升白”,且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如镇痛、耐缺氧作用)。

1、扶正(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1)安康欣胶囊能促进抗体(Ab)生成和淋巴细胞增殖,增强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

(2)安康欣胶囊能增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如促进WBC和巨噬细胞之吞噬能力。

(3)安康欣胶囊能显著增加生物膜的流动性,减少LPO堆积,同时能增强SOD的活性,具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能有效防衰老、抗损伤。

2、祛邪(广谱抗肿瘤,对多种癌症有效)

安康欣胶囊对艾实体瘤(EC)、Lewis的肺癌黑色素瘤B16有显著的抑瘤作用,抑瘤率可达60%以上,体外试验,对人癌细胞(KB)生长也有抑制作用。对肝细胞(H22)延寿率亦可达60%;对小鼠白血病(L1210)可达33.8%以上。

3、增效

安康欣胶囊与化疗药伍用,可使化疗作用显著增效(P<0.01),故使用时能相应减少化疗药的用量。

4、升白(抗辐射,有助于放/化疗的顺利进行)

安康欣胶囊对化疗药引起的WBC减少有一定保护作用,尤其对X线引起的WBC减少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

历时7年,确切的临床验证

安康欣胶囊经国内多家知名医疗科研单位分三期(1995年2—4月、1995年6—9月、1998年7—10月)在国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医疗测试。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科、黑龙江基础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克山病研究所、黑龙江医学院中药系等单位都对安康欣胶囊重新做了药理和毒理实验,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等十几所教学医院再次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参加临床研究的单位一致认为:针对国内多种肿瘤、癌症病患者,安康欣胶囊具有“扶正、祛邪、增效、升白”之功效;并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如镇痛和耐缺氧)作用,是目前中药抗癌综合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的用药选择,对肺癌疗效尤为突出。

50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安康欣胶囊的临床表现

自1995年11月至1998年底,分别委托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上海中医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二医院等十所教学医院,对安康欣胶囊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选择病例全部为住院病人,均经过临床、CT、内窥镜或病理检查确诊。男性366例,女性134例,年龄17—75岁。肺癌134例,胃癌180例,结直肠、肝癌140例,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43例,何杰金3例共500例。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全部病人一般状况显改观,迅速改善患者的睡眠、食欲,提高生存质量和KPS值,增强免疫功能(T3、T4增加T8减少,T4、T8值恢复正常)缩小瘤体部分缓解率达68.31%。500例病人用药全过程没有发现严重的毒副作用。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安康欣胶囊是目前临床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中,安全、可靠、有效的抗癌复方中成药,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关的主题文章:

食量明显增加

慈丹胶囊





慈丹胶囊使用说明书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或颗粒,味苦,微辛,具特异香气。

主要成分:莪术、山慈菇、鸦胆子、马钱子粉、蜂房等。

功能主治:化瘀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养血。主治原发性肝癌、胆管、胆囊、胰腺等恶性肿瘤,同时控制肿瘤引起的并发症。

用法及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4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禁忌: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置干燥处。

包装: 0.27g×60粒,10盒/疗程

使用期限:二年半

慈丹胶囊抗癌机理

癌症的发生,首先在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中医认为,人体在脏腑亏虚、气血失调的情况下,致癌因素的外邪作为变化的条件,通过内虚、导致发病;内外合邪引起人体气滞血瘀、痰凝毒结,形成肿瘤。慈丹胶囊的研制即从这一基本理论出发,选用既能杀灭癌细胞、又不损伤人体免疫机能的药物,通过合理的配伍制成。慈丹胶囊对人体失调的生理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有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调动人体内在抗癌因素、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又具有攻坚破瘀、去息肉、蚀腐肉、抗增生,使癌细胞产生退行性改变,从而使肿瘤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由于慈丹胶囊疗效确切,治疗时无痛苦、无创伤、高效无毒,被誉为只杀癌细胞、而不损害人体免疫功能与造血功能的“单刃剑”。

抗癌新药慈丹胶囊荣获国际金奖

由国际中医药抗癌学会会长,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郑伟达历经十几年研制成功的国药“准”字号抗癌新药“慈丹胶囊”,最近被中国发明协会评为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香港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等,并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选为临床治疗用药。经卫生部指定在北京、上海等七大医院多年临床验证表明,总有效率可达87%,该成果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直接杀灭癌细胞,防止扩散与转移,使恶性肿瘤逐步退化,缩小,消失,慈丹胶囊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并适用于不能手术,放化疗的患者,许多患者经治疗后,现都正常生活与工作。

慈丹胶囊作用特点

(一)较强的抑瘤作用:经福建医科大学药理教研组按国际标准进行药效学试验证实:慈丹胶囊对小鼠肉瘤S180、子宫颈癌U14、Lewis肺癌黑色素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达62.89%。离体培养试验表明:本品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胃癌FGC85以及肝癌细胞株SMMC7721均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

(二)显著的治疗效果:从1994年10月至1997年8月,卫生部指定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八家大医院对慈丹胶囊进行临床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单盲法,共试验325例,其中化疗对照组稳定以上率为57%,慈丹组稳定以上率为72.8%,慈丹加化疗组稳定以上率为87%。三组疗效相比,提示慈丹的疗效优于化疗组,且慈丹与化疗合用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稳定以上率。

(三)不损伤人体免疫力、安全无毒:据福建医科大学药理教研组的试验,慈丹胶囊对小鼠血液白细胞数、胸腺指数、脾指数、碳粒廓清率、血清溶血素生成、延发超敏反应、植物凝血素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均无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八家医院在临床验证中检测慈丹与化疗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证明慈丹胶囊对化疗引起的细胞免疫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护骨髓机能及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慈丹胶囊部分病例

肝癌(巨大型)、门静脉癌栓:

李季,男,49岁住河北秦皇岛,肝炎病史10余年,上腹(心口窝)不适偶发包块一月余,02-2-20,301医院B超检查发现肝脏8.5×9.2cm大小,低回声影门V有癌检CT:龙肝两枚以上不规则低密度影。右季助处触及硬近园形皮球大小包块02-2-27开始慈丹20粒/日,参灵胶囊15粒/日,用药一周电话告知,食欲好转,吃饭香,想吃饭,大便由3-4次/日稀便,变为1次/日黄软便,上腹包块变软,02-3-23日电话联络:精神饮食同病前,病人想上班。02-4-27:邮购两疗程药品,02-7-16日:电话联络:B超检查肝最大结节最大直径3.2×4.6cm,继续用药+季度复查。

肝多发性癌:

周玉莲,女,64岁,山西候马人,糖尿病史4-5年,高血压动脉硬化史近11年,无肝炎史,因食少厌油腻,右上腹胀痛月余,02-5-23日彩超检查:右肝上下径130mm,包膜光滑,低回声实性团块59×45mm,46×35mm各一枚,左肝47×41mm1枚,CT显示肝多发性低密度肿块最大55×46mm,诊断:多发性肝癌,同年6月8日,开始用药慈丹20粒/日+症消癀3.0g/日,一疗程后,食量增加,腹胀腹痛缓解呕吐消失,面色好转,三疗程后彩超检查见低回声团块50×38mm,35×23mm各1枚,左肝31×29mm1枚继续服药观察。

肝癌介入治疗后:

患者李××,女性,64岁,福建省晋江市人。住院号196130。因右上腹不适半年伴乏力,纳差。于1996年9月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并入院。CT示:肝右叶后段见一约12.2×9.0cm,实质性占位病变,AFP>400μg/ml。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经行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两次,同时口服慈丹胶囊,一次5粒,一日4次,两个月为一疗程。2月后CT复查示:肝右叶后段肿块缩小至2.0×1.5cm;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消失,并行肝右叶后段肿块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至今还在随访中。

原发性左肝癌门脉癌栓介入治疗术后:

患者陈××,男性,61岁,缘由上腹部闷痛2周,于95年11月13日至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就诊,以原发性肝癌收入住院。入院后,CT示原发性左肝癌伴门脉瘤栓,左肝占位性病变约6.7×4.8cm,AFP为400μg/ml,入院后治疗以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配合口服慈丹胶囊为主。1996年5月复查,CT示:原发性左肝癌病灶消失,目前尚在巩固治疗中。

胆管癌探查引流术后:

朵艾丽,女,47岁,山西太原人,下岗职工,因"胃区痛"伴厌油腻乏力呕吐01-5-8日以腹周围肿瘤收住医科大医院,7-8天发现肤色变黄,上腹不适加重,同年5月18日手术,诊断胆管癌不能切除,改成内引流术,术后的一周余,黄染加重引流不畅,再次手术,改成外引流,腹腔内引出两条引流管。术后病人高热寒残,呼吸急促,脉快弱血压降低,因大量胸水在胸腔置闭式引流管,流出黄色液约2-3瓶,锁骨下静脉插管24小时输液。住院近两个月。出院后,能吃少许米汤类,发烧每天仍在输液,腹部一条引流管流黄水,一条流脓水。同年8月底CT一见肝三枚转移肿块,胰头钩突部位,肠系膜上血管旁有一突圆形块状瘤(诊为转移淋巴结)01-9-26日开始用药:慈丹+抑瘤+癌克星,少量试服一周热退,病人有了食感开始进食,并增加服药量两周后停止输液,食量明显增加、肉、奶、蛋类每日不能少,二月后,单服慈丹20粒/日,大便仍为白色1次/日,二条引流管均有液体流出,一月更换一次,因腹腔(主要肝内)急性炎症反复发生,每周要更换抗菌素,静脉输液3-5日。02年元月13日经使肝胆道支架放入术成功。术时经ERCP和T管造影显示胆总管中下段狭窄6cm,置入支架长8cm

"T"形引流管随即拨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一周拨除。自此病人饮食显著增加,黄色软便1次/日,体重一月后增加至26斤,料理家务办理日常生活用品,风雨无阻每日晨炼达1.5小时。02-2-21日SCT:右肝后三枚低密度影,胰头不规则增大,胆总管、胆囊周围水肿影、肝缘弧形低密度影,诊断:肝转移、胆囊炎、腹水少量,建议:CT增强扫描:临床分析认为:半年前该医院CT报告肝转移、腹腔淋巴转移,本次SCT扫描确认淋巴转移消失,而肝转移不典型,可能为慈丹抗转移效果,加上病人经费承担能力因素没有做增强扫描,采取增加慈丹用量观察效果的措施,从4月20日起按慈丹24粒/日用药近三个月,即7月10日于该院做CT扫描检查:肝内胆管积气慢性胆囊炎、脾大。CT室集体会诊:一致认为肝和腹腔淋巴结确无转移迹象。自此日起慈丹用量降为18粒/日。02-11-20日该院超声波检查报告:1胆总管局限性扩张,肝内小胆管强度扩张;2胆总管内强回声团(是否支架反射)3肝、胰、脾、肾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Wbe10.7×109/LRBc4.1×1012/L Pts 2×109/L Hb125g/L,停慈丹季度复查。

肝门部恶性肿瘤:

程精精,女,47岁,山西保德县人。全身发黄,不思饮食,呕吐,当地医生以肝炎服中药半月病情更重,01-8-1医科大附属医院经mRI、CT、彩超诊断肝门部肿瘤(高位胆管癌),手探查无法切除,家属不同意胆造瘘。术后服某研究所草药20余日,无效,黄加深,大便白色,01-10-5开始用药慈丹15粒/日,一周内上腹部热感,呕吐减少,半月后大便浅黄,尿色变浅,一疗程后体质有改善,吃饭增加,呕吐3-4日一次,建议:胆管支架放入术,继续慈丹治疗。

肝门处癌:

宋旦妮,女,69岁,山西阳曲人,肝病史20余年,医院诊断肝硬化近10年。因乏力食差,医院检查:Hb6g,B超检查:肝门处4.5×4.0cm结节,经输血,维生素,铁剂,鲨肝醇等治疗一月后Hb:10g,症状有好转01-12-15开始慈丹+症消癀,同时继续抗贫血治疗,02-4-12日B超:肝内可见2.5×3.0cm结节余正常,食增,精神好,Hb:11.5g,继续用药,加强营养。

肝癌切除术后:

杨永新,男,68岁,浙江省瑞安市安阳镇后中路36幢2单元201室。1998年6月在上海中山医院诊断为右肝癌,6月10日在该院经手术切除。因化疗后出现头晕、呕吐、白细胞减少,而中止化疗,改服用慈丹+症消癀+癌克星+地黄延年多个疗程后,现在满面红光,体重增加到125斤,经多次体检,甲胎蛋白、CT、B超检查一切都恢复正常。

















● 网址: http://www.zhongliuxinyao.com







咨询电话:010- 51295178,51285179 ;病历传真:010- 51295179   留言咨询
销售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中国中医科学院北门东侧-中研药店(购药指南





相关的主题文章:

肝胆出现黄疸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肝、胆、胰腺肿瘤 治疗搭配:

·胰腺以及肝胆扩散: 慈丹胶囊 10盒 + 消癌平片 10盒/疗程=2400元/疗程

·胰腺、肝胆出现黄疸: 慈丹胶囊 10盒 + 西黄丸 30盒=2600元/疗程

·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行病学调查表明,本市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达3-4万例,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增长数双双突破10%。临床显示,新增肿瘤患者中青年增多,并有向低龄化发展趋势。因生活方式不当而生癌的人比例大量增加,其中以饮食不当与癌症的关系最为密切。专家提醒:生活中许多不良习惯常常是引发癌

症的隐患,尤其被称为“癌中王”的胰腺癌,跟暴饮暴食密切相关。

病因 暴饮暴食应酬过多

上海民生健康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6894例癌症病人中,被称为“癌中王”的胰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去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上升了50%左右。

患者中多数是企事业单位老总。该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导何裕民教授接诊的胰腺癌病人中约70%都是事业成功人士。何教授指出,工作压力大,生活没规律,长时间的应酬损害了他们的健康。

临床发现,胰腺癌的发病以男性多见,是女性的2到4倍。高发年龄在40岁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胰腺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胰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胰腺癌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吸烟、高脂饮食、糖尿病人群患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而应酬过多的老总们生活大多很难有规律。

调查表明,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人,患大肠癌、胰腺癌的几率也大量增加;家庭中常吃熏烤煎炸食品及腌制食品,患胃癌直肠癌、胰腺癌的机率增加;食用油、高盐食物消费增加,不但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也产生大肠癌、胰腺癌隐患。

预防 上腹痛胀需要警惕

专家指出,由于胰腺癌发病隐蔽,发现时多为晚期,因此,需特别警惕癌症的早期症状,以利于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胰腺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和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和黄疸。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早就诊;一旦发生严重腰背疼痛提示病变扩及腹腔神经丛,已是胰腺癌的晚期征象。可疑患者要进行积极检查,常见的血清学检查包括CAl9-9、CEA、螺旋CT,是目前公认的对胰腺癌较敏感的影像诊断方法。一旦确诊,及早手术是治疗早期胰腺癌的主要手段。

不良习惯及时调整

胰腺癌预防关键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专家认为,要从调整膳食结构着手预防癌症发生。如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吃高脂、高油、多盐的食物,可减少2/3以上肝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等的发生。

预防癌症日常饮食还需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主体。每天新鲜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的矿物质。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超体重和肥胖。一定要控制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适量饮酒。控制食盐摄入。生活讲究规律,大大减少应酬,坚决杜绝暴饮暴食。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3月1日星期日

1份含酒精10&mdash

 日前,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推出的“全球防癌指南”——《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预防》中文版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科学家预计,到2030年全球癌症患者将增加1倍。对此,该指南的中文版译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表示,以下八种生活方式是导致癌症多发的主要原因: 

1.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癌危险要高7—11倍。肺癌、喉癌、食管癌等超过三成以上的癌症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 

2.每天锻炼少于30分钟。专家组认为,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危险性。研究表明,进行有规律的、持续的身体活动,能预防某些部位的癌症,如结肠癌等。 

3.饮酒。无论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还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危险显著升高。如果一定要喝,男性每天应不超2份(1份含酒精10—15克),女性别超过1份。 

4.常饮含糖饮料。含糖饮料提供了能量,却极易让人不知不觉就喝多了,导致肥胖。  

5.蔬果摄入过少。水果和蔬菜可能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每日应至少吃5份(至少400克)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最好包括红、绿、黄、紫等不同颜色。 

6.红肉摄入过多。红肉含量过高的膳食可能导致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发。每周摄入量应少于500克,同时尽可能少吃加工的肉类制品。 

7.盐摄入超量。食盐和盐腌食物将增加胃癌的发生率。每日盐的摄入总量应低于6克。  

8.缺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降低妈妈绝经前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几率,同时还能预防儿童超重,降低将来罹患癌症的风险。








引自:www.zhongliuxinyao.com


相关的主题文章:

食用的酸菜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成正相关

食管癌(食道癌)病理分类

食管癌( carcinomaof e sopha gu )是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进行性咽下困难为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本病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本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全世界每年食管癌新发病例约31.04万,而我国占16.72万。

食管癌(食道癌)病因和发病机理

食管癌的确切病因不明。显然,环境和某些致癌物质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一)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动物肿瘤。国内也已成功地应用甲苄亚硝胺、肌胺酸乙酯亚硝胺、甲戊、亚硝胺和二乙基亚硝胺等诱发大鼠的食管癌。我国调查发现,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显著增高,且和当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早为人们所注意。我国林县食管癌的研究结果证明,各种霉变食物能产生化学致癌物质,镰刀菌、白地霉菌、黄曲霉菌和黑曲霉菌等真菌不但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并能增加二级胺的含量,促进亚硝胺的合成。玉米面经接种并培养镰刀菌或黄曲霉菌后,二级胺的含量可增加数倍,其中甲基苄基亚硝胺为诱发大白鼠食管癌的特异致癌物。国内学者还发现,在邻近真菌侵犯部位的食管上皮细胞,可呈现单纯性增生、轻度至重度的不典型增生,甚至明显的癌变。提示真菌感染与食管上皮细胞分化、分裂异常不同阶段有密切联系。同时还发现,在食管原位癌旁增生上皮内可分离出白念珠菌的纯株。因此有人认为,具有致癌潜力的真菌长期持续侵犯食管上皮,可能引起或可能协同其他致癌因素而促进癌变,故食管真菌病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之一。酸菜是林县居民的一种主要副食品,常被白地霉菌严重污染而含有高浓度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薄层色谱分析可发现含有亚硝胺。资料还证明,食用的酸菜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成正相关。长期用酸菜提取液和浓缩液喂大白鼠,也证实具有致食管癌作用。

(二)食管损伤、食管疾病以及食物的刺激作用食管损伤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发食管癌。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据推测乃是由于食管内滞留而致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进而食管上皮增生,最后导致癌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居民有进食很烫的饮食、饮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槟榔或烟丝的习惯,这些对食管粘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细胞增生。动物实验证明,弥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变。

(三)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

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 B2 、 C 缺乏,是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但大多营养不良的高发地区,食管癌并不高发,故这不可能是一个主导因素。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缺铁性贫血、蛋白缺乏症或土壤内缺乏某些元素,如钼、铜、硼、锌、镁和铁等,都可能与食管癌间接有关。钼是植物硝酸盐还原酶的重要成分,缺钼可使植物体内的硝酸盐积聚。应用光谱分析河南省7个县的粮食样品,发现食管癌高发地区林县的粮食中,钼的含量低于其他县。应用催化极谱法分析林县人的头发、血清及尿液的钼含量皆显著低于食管癌低发区的其他县。

(四)遗传因素

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家族性聚集现象。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1/4~1/2。在高发区内有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与家族共同生活时间在20年以上者占1/2,而不在一起生活者则少。这可能与共同生活的条件有关,但也不能排除遗传因素。在英国曾发现两个有显性遗传的掌跖角化症( keratosispalmarisetplantaris )家族,在48个有这种症状的成员中,18人患了食管癌。在伊朗的一个村发现14个食管癌患者,其家谱分析中发现,其中13个患者是同一对夫妇的后裔。这一家族的第四、五代成员全部患食管癌,且发病年龄显著提前。食管癌高发家族的染色体畸变率比低发家族的高。这些现象说明遗传与食管癌有一定的关系。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治疗期用药:珍香胶囊15盒 + 食道平散4盒=3200元/月

·恢复期用药:抗癌平丸5盒 + 食道平散4盒=1600元/月

·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